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

资讯 / 资讯 / 原创 孙悦《人物》专访谈女性困境:孙卓回归,爸爸是英雄,无人提妈妈

原创 孙悦《人物》专访谈女性困境:孙卓回归,爸爸是英雄,无人提妈妈

更新日期: 2024-06-18

孙家有这个女儿,大福之至。

2024年6月,孙悦接受《人物》的专访,访谈长文在孙卓高考热度正盛时发布,又一次将这个家庭拉至台前。

在这次专访中,孙悦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,更是着重提及了“女性困境”,此话题是孙悦向来关注并输出独特见解的领域,而她本身,也是女性力量的另一种代名词。

这一次,她为妈妈彭四英“叫屈”。

理所当然的,这个家庭里最引人瞩目的,是孙海洋。

他讲义气,重感情,执着,有商业头脑,肯干勤奋敢拼,是寻亲团体中的意见领袖,也是被拐群体能有今天这般热度的关键人物,他是英雄,被拍成电影,被人称赞传颂。

诚然,孙海洋是寻找孙卓的故事里一直站在台前的人,可他之所以能够站在台前,离不开彭四英的砥砺支持。孙卓走丢的那些年,常年奔波的孙海洋背后,整个家,家里的孩子老人,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家庭的大部分经济,都在靠彭四英独自支撑。

孙海洋寻子的相关媒体报道中,有两个被广为传播的残酷画面。

一是孙卓走丢后,孙海洋和彭四英从最初抱有找到孩子的希望,到逐渐绝望,在极大痛苦中互相指责,彭四英拿着菜刀冲到孙海洋面前求孙海洋杀了自己,以头撞地撞到血肉模糊。

二是彭四英和孙海洋曾参加过一档节目,节目里有心理咨询人士希望孙海洋放下压在自己身上的寻子大山,让其背着假人一圈一圈的走,直至疲累不堪不得不放弃。

孙卓回归后,这档节目被扒出,人人感慨坚持不放手的孙海洋父爱如山。相比之下,节目中彭四英的形象,是因孙海洋陷入偏执寻子后,怕家散了,用离婚来劝孙海洋的可怜妻子。

这些故事,写满了彭四英的脆弱,也让同样应是孙卓被拐事件里英雄的彭四英,在公众眼里隐了身。

孙卓,是在孙海洋手里看管时丢的。

这或许也是孙海洋产生巨大内疚,从而无法接受事实,势要寻子到死的原因之一。

可在孙卓丢失的最初几年里,彭四英一直接受孙海洋指责自己没有看好孩子的“谎言”,她不争辩,不反抗,孙海洋说,她就听着。

丢失儿子的痛苦同样攻击着怀胎十月的母亲,让彭四英在37岁的年纪白了头,身体差到每个月都会生病需要输液缓解。

可她依旧一人扛下了孙海洋因内疚产生的暴怒:“我18岁就认识他,很硬的一个男子汉。我从来没看他哭过,再苦都沒哭过。那一次小孩丢了是他第一次哭。我就知道,绝对不可能再压他,再压真的压垮了。随便他怎么说,孩子是我丢的就是我丢的,我没看好。”

直到很久以后,彭四英才在再度谈及此话题时,说了一句:那个孩子在谁手里丢的,你不清楚吗?

孙海洋为了寻找儿子常年奔波,不放弃每一条线索,包子铺不开了,生意不做了,孩子不管了,后来决定租下一整栋楼做二房东,才终于让这个家庭有了一点财富积累。

可孙海洋哪有时间管理?

那时候彭四英怀着孙辉,挺着大肚子在没有电梯的旧楼里每日爬上爬下几十层,蹲在地上处理厕所的卫生,一个孕妇,要照顾自己,要呵护肚子里的孩子,要赚钱,还要看管上学的孙悦。

孙卓回归的那一天,孙海洋因为太过激动抱着孩子不肯撒手,是彭四英在一旁做情绪稳定剂,劝孙海洋不要吓到孩子。

孙悦的印象里,母亲很凶,年少时一度更喜欢母亲在责罚时冲出来护住自己的父亲。后来长大,才回忆起常年离家的父亲,虽然嘴上总是说着孩子要怎么教育,绝不能打,但实际上,教育孩子的事情,一直是母亲在做。

而现在,孙悦时常感觉自己是家里第三个家长。她成了另一种意义上,彭四英身上女性力量的传承者。

她目睹过母亲拿刀冲出来,以头撞地的场景,经历了家庭因寻找孙卓差点分崩离析的痛苦。但幸运的是,孙海洋和彭四英还是给了她足够的爱,让她成为孙卓回归后重要的心理支撑。

她是家里孩子的榜样,游历过几个国家,在意大利交流,于新加坡求学,成绩不错,眼界开阔。孙卓回归前就对这个姐姐很有期待,那是小镇青年几乎没想过的人生,回归后很长时间的低沉,是孙悦带着他出去旅游、看电影、去游乐园,一点点过度。

她开始纠正彭四英教育孩子的方式,不让母亲以“家长多么多么辛苦都是为了你”的态度去对待孙卓孙辉,在孙卓孙辉想要玩电子游戏时,劝彭四英适当给予孩子空间和自由。

没有孙海洋,或许孙卓找不回来,没有彭四英,或许这个家早就散了,没有孙悦,孙家可能无法一直掌握住的舆论风向。

孙海洋是英雄,彭四英也是,只可惜一句“贤内助”,便让女性的贡献和功绩隐于男人身后。

在寻亲团体里,有不少因孩子走失直接或间接导致离婚的苦命人,这群人中,选择继续找孩子的,往往是妈妈。讽刺的是,明明女性数量超过半壁江山,电影也好,寻亲报道也罢,镜头大多对准的多为男性。

THE END
相关内容
*
*